丽江市玉龙县人居环境整治型村庄规划实践 二维码
556
1 规划背景 玉龙县位于丽江市古城区西北部,金沙江南岸,自然景观富集,民族文化灿烂。境内有5A级景区玉龙雪山、世界最深峡谷虎跳峡、“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老君山、长江第一湾等自然景观资源。在文化上,玉龙县地处滇、川、藏经济文化交汇地带,是纳西族东巴文化的发祥地,其中白沙古镇是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云南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以下简称《方案》)从问题导向出发,将人居环境整治的村庄划分为旅游特色型、美丽宜居型、提升改善型、自然山水型、基本整洁型5种类型,并建立了差异化的目标考核机制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开展。《方案》将龙蟠乡兴文村委会宏文村确定为美丽宜居型村庄。宏文村位于金沙江沿岸,与玉龙雪山、哈巴雪山、长江第一湾遥望,村内三股水穿村而过,自然景观优美。历史上因茶马古道上汉纳西藏文化的交流而兴,遗留了大量的茶马古道遗迹与民间故事。近年来开展旅游发展,村庄建设取得较好成绩,并成功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单(图1、图2)。 作者:杨凯 图1 龙蟠乡兴文村委会宏文村区位分析图 为落实《方案》要求,根据上文村庄规划编制的创新思路,结合宏文村实际情况,对村庄规划编制的工作方法、建设策略及成果表达均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图2 龙蟠乡兴文村委会宏文村发展现状 2 规划策略 2.1 强化规划的总体引领 2.1.1对接规划政策,明确规划重点 深入贯彻落实《方案》对美丽宜居型村庄的规划要求,本次规划分别从提升人居环境、推动乡村振兴两个方面提出了规划的重点内容。其中,提升人居环境主要包含: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厕所粪污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四项内容。推动乡村振兴主要包含:乡村产业振兴、乡村文化振兴、乡村生态振兴、推动乡村振兴四项内容。重点解决提升人居环境的基本规划内容,合理导控推动乡村振兴的规划内容。 2.1.2 分析现状问题,理清存在问题 村庄人居环境整治规划应该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深入现场调查,经过综合分析后确定村庄规划的建设重点。对宏文村进行详尽的现状调研后编制了现状问题一览表,作为规划编制的重要依据。 表1 龙蟠乡兴文村委会宏文村现状问题一览表 2.1.3 明晰村庄定位,谋划产业布局清晰明确的村庄定位及产业发展布局为村庄规划编制、村庄未来的发展建设提供宏观的战略指引。结合宏文村现有产业结构及未来发展方向的判断,将其定位为:金沙江畔,汉纳藏文化融合、历史遗存众多、自然景观优美、整体格局风貌完整的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在产业布局方面,依托现状三股水景区,以宏文村古村落文化旅游为核心、以传统民居建筑群为载体、以田园风光体验为拓展,形成“一轴、两核、三组团、四带”产业发展结构规划(图5)。 图5. 宏文村产业发展规划图 2.1.4梳理空间结构,完善功能布局 根据现状村落的发展基础,梳理空间结构,补充完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旅游发展设施等各类建设用地。在规划结构上形成了“一轴、两节点、六分区”(图6)。 一轴:依托古村之间的主要联系性干道,形成南北向的生态景观轴线;延续北村、中村、南村的发展格局,形成村庄发展轴线。 两节点:旅游综合服务节点、综合服务节点。分别位于古村落北侧入口、古落核心区。是整个村落旅游发展的综合服务节点。 六片区:旅游综合服务区——现状宏文古村核心保护区内,以解决古村生活以及发展旅游为重点;古村落游览区——现状宏文村中村的范围,以满足现状居民生活需求,并为游客古村体验提供空间载体;一般村落功能区——以满足现状居民的日常生活为主要功能;三股水景区——以承担旅游接待、展示村落特有的水文化景观为核心;产业功能区——小型水利发电站;田园风光区——维持传统的耕作场景及水利设施。 图6. 宏文村功能结构、土地利用、空间布局规划图 3规划重点 3.1 完善交通体系,保障基本通行 规划将村内道路系统主要分为主要车行路、次要车行路、步行路三个等级加以控制。主要车行路宽度控制为3-5米;次要车行路宽度为2-3米;步行路控制在2米-2.5米,以青石板路为主。除外围旅游观光区域内的大型停车场外,村庄内部分散式设置小型停车场4处。此外,规划对各级道路的做法也通过专题图则的形式做了指引和图示。在本土化材料使用的基础上,推荐了若干传统铺装的铺砌形式,强调美观实用的同时凸显地方特色。同时,规划依据现状道路的质量和人居环境提升的要求,对近期修建的各类各级道路的具体工程量作出测算(图7)。 图7. 宏文村道路交通规划、整治指引图 3.2 打造重要节点,塑造乡愁空间 针对街巷景观的改造,规划也提出了专题图则式的改造示意。在充分吸收当地本土景观的基础上,针对材料、施工工艺、植物配置等作出规划引导,塑造承载乡愁的节点空间。在材料选择上以石材、砖、木为主;植物配置上以本土植物为主;景观设计上注重吸取纳西族本土设计元素,传统做法的精髓;景观水系的设计考虑季节性水体变化的特点,以自然岸线为主,配以水生植物,彰显出亲切宜人的高原水乡特色(图8)。 图8. 宏文村绿化景观规划图、绿化植物配置图、景观节点改造图 3.3 整治庭院景观,提升功能适应 规划对宏文村现存庭院进行分类改造引导,通过整体改善庭院功能空间、改造景观环境,在提升人居环境的同时适应未来旅游发展各种应用场景的实际需求。针对旅游开发为主导的庭院,则需要充分吸收纳西族传统景观的营建智慧,创新性的更新改造部分活动空间与景观设施。而以文化修复为主导的庭院,规划建议采用纳西族传统的铺装及庭院景观设计手法,恢复传统庭院的纳西人文传统,适当增加少量旅游休闲设施(图9)。 庭院改造以农户为建设实施主体,通过美丽庭院的创建活动,对优秀庭院改造项目给予鼓励奖励,推动庭院整治与旅游发展相结合,以取得良性互动。 图9. 宏文村庭院改造示意图 3.4 分期建设市政基础设施,降低一次性投资 市政基础设施的更新改造,要充分利用现有基础,以降低一次性投资金额,节约资源。例如,在综合考虑村庄内现状给水管网情况的基础上,采用近远期相结合的方式逐步更新改造现有给水系统。近期建成部分干管,以满足村庄基本生活用水供水的稳定性及消防用水的相关工程设计要求。建设施工中在近期干管上预留与远期改造衔接的三通接口,为后期供水工程的改造提供工程便利。远期在条件成熟时,根据村庄发展实际逐步建设完善给水系统,以保证用水安全可靠(图10)。 图10. 文华村、宏文村给水工程规划图 3.5“厨卫厕浴圈”一体化改造,提升综合效益 规划提出了“厨卫厕浴圈”一体化的改造方案,统一改造牲口圈、厨房、卫生间、浴室,利用污水管网将污水统一接至各户分置的化粪池,经过化粪池的发酵预处理后,排放至村庄污水管网统一收集处理(图11)。一体化改造方案,在有效节约建设成本提升资金利用效率的同时,也有益于取得农村环境卫生改造的综合效益。 图11. 宏文村“厨卫厕浴圈”一体化改造示意图 3.6 整治民居建筑,重塑乡土风情 在民房整治中根据各类建筑特点,分门别类的给予了整治改造指引,分别对保留整治类建筑、提升整治类建筑、建议拆除建筑三类提出整治措施及建议。通过建筑细部设计指引图则,对宏文村纳西族民居进行控制,图则的表达力求简洁明了,当地工匠易读易懂(图12)。 图12. 宏文村民居整治指引图 4 建设管理人居环境整治类村庄规划也要对工程建设与村庄日常管理也提供有益探索。在工程建设阶段,通过合理制定规划分期,推动近期建设项目有序进行,以满足国家及各级政府的2022年人居环境整治的目标要求。将超出人居环境整治目标的其他建设项目,规划理清多元建设主体和实施分期,通过多元社会力量的参与、分期分阶段完成规划既定建设任务。同时,规划通过“实施方案”简化施工图纸审批程序,压缩制度成本;建设中通过农民“以工代酬”的形式降低实际的建设成本。在运营管理阶段,以“规建管一体化”为指导,完善了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环卫设施的日常管理机制。在形式上,将管理机制纳入到村规民约当中的,增强了管理机制的约束效力;在目标上,形成了村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管和有偿使用的良性运营机制。4 结语本文探讨了在相对欠发达的少数名族地区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类村庄规划的实用性规划策略。以立足现实,着眼有限目标、解决重点问题为基础,探索了丽江市玉龙县人居环境整治型村庄规划的实用性编制策略,提出创新编制成果形式、简化图纸审查程序、规建管一体化等村庄规划创新编制的工作思路,以期为同类型地区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提供借鉴。 项目名称:丽江市玉龙县人居环境整治型村庄规划实践 项目部门: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市政分院 项目成员:陈春蓉、杨凯、李恒、苏芸、包沁、张钦俊 编辑制作: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信息中心
文章分类:
土蜂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