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百姓诉求表达的村庄规划设计实践 二维码
143
作者:张亚平 一、百姓诉求 进入村庄规划时代后,各种类型的村庄规划相继启动(美丽村庄、省级示范村、易地扶贫搬迁村庄规划、传统村落等),当我们跋山涉水、深入田间地头、深入到相对遥远而又亲近的乡村农舍,他们那闪着希望的双眸,一张张憨厚而亲切的脸庞、一双双粗糙而温暖的手,是那么的含蓄和有爱,他们有道不完的诉求......住房问题、水电路问题、产业问题、上学问题、就医问题、停车问题、照明问题等等,乡亲们都希望能给与他们解决。这些诉求也不断的牵动着我们规划设计者的心。 二、不同类型村庄规划诉求表达 (一)美丽乡村类 以元江县“百千工程”美丽村庄规划为例。基于玉溪市“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建设行动背景。规划首次突破传统村庄规划“墙上挂挂”局限,将建设规划与实施方案相互结合,针对各项群众紧迫需要解决的民生工程因地制宜编制实施方案,将规划落到实处,指引村庄解决好水电路和村容村貌问题。 (二)省级示范村类 以石林县老长坡村庄规划为例,基于省级示范村规划编制背景。该类村庄规划主要从村寨的整体定位、产业发展、用地规划、风貌控制、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改造、民居设计和近期实施项目等方面着手,力求结合村庄发展优势,打造一个充满活力和动力,宜居、宜业,自然、美观、协调的新农村。该类规划将百姓诉求上升到更高的层面,与产业振兴相互结合,是给村庄的可持续发展制定的未来发展蓝图。 (三)易地扶贫搬迁类 以南华县易地扶贫搬迁村庄规划为例,基于易地扶贫搬迁规划编制背景。易地扶贫搬迁是国家在新时期探索实施的一项重要扶贫举措,是开发式扶贫的重要内容,是在贫困地区组织实施的一项重要专项扶贫工程,通过对生存环境恶劣地区的农村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搬迁,根本改善其生存和发展环境,重点解决贫困群众的生存和发展问题。规划编制将百姓诉求站在国家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之中全面落实。在符合农村实际、尊重村民意愿的前提下,建设无安全隐患、基础公共服务设施配套齐全、环境优美、民族特色浓厚的美丽乡村。规划需达到“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的目标。乡村需呈现“产业适宜”+“社会永续”+“人居舒适”新风尚。 (四)传统村落类
三、未来村庄规划诉求表达的关键点
(一)翻山越岭了吗? 所有村庄规划一定要深入田间地头,深入乡村农舍,只有置身在乡亲们的“三生空间”里,才能真正的理解和挖掘好农民的诉求,特别是有的乡亲们,他们长期封闭隔离、思想观念落后,对诉求没有概念,需要我们去唤醒和挖掘。 (二)划产权了吗? 当前农村宅基地产权混乱,群众对宅基地产权的划定需求强烈,它们希望能通过规划蓝图划清宅基地产权,以有效解决村庄发展建设中的各种产权纠纷问题。应从规划一张蓝图的角度在矢量地形图上划定以户为单位的宅基地产权,并对各宅基地进行编号,对应编号完成各个宅基地对应的用地概况、农户概况以及建筑情况,完成一户一档的建立,为管理和村民产权等提供依据。 (三)公众参与了吗? 1、全民参与 开展村民大会、问卷调查等,村民的积极度和响应度是相当高的,通过全面了解村民个人及家庭基本情况、住房情况、村民生活满意度、村民需求以及对规划建设建议等的摸底调查分析,可以为规划蓝图保驾护航。 2、村民精英团队参与 统筹基层领导、村内智者全程参与规划编制,因地制宜,规划在统筹考虑过程中,充分采纳智能团的意见。 (四)能实施吗? 一定要量体裁衣,结合村庄实际,为村庄制定合理的近期建设实施方案,让有限资金发挥大效用。重点解决好民生问题。 四、呼吁尽管贫困群众的诉求各不一样,但我们规划设计的初心不变。我们设计的根本就是更好的了解和挖掘好百姓诉求,并将其统筹到规划设计之中。我们要呼吁的是,在未来国土空间规划的大背景下,规划设计者们,一定要抓住未来村庄规划诉求表达的关键点,不忘百姓诉求、不改设计初心,统筹协调各种诉求,让作品专业而温情。 编辑制作: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信息中心
文章分类:
土蜂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