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产融合发展”下田园综合体的发展途径 ——以楚雄“太阳谷”田园综合体为例 二维码
1159
2017年5月24日,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财办〔2017〕29号)。文件提出实现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一二三产业“三产融合”、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积极探索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新路径。田园综合体是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特色小镇和乡村综合发展模式,将成为今后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的大方向。楚雄“太阳谷”田园综合体位于楚雄近郊,是探索城市近郊农村的发展方式,在乡村振兴发展的背景下,城市反哺乡村,为农村与周围区域融合发展提供新动能。 作者:王娟 2018年7月1日,昆明—楚雄—大理动车开通,昆明至楚雄时间缩短至1小时以内,楚雄真正融入“滇中城市群一小时经济圈”,昆楚“同城效应”更加显现。楚雄“太阳谷”属于楚雄市的“绿肺”区,区内还存有大量的荒山荒坡和废弃矿山区域,造成了原生态的植被破坏,严重影响片区的生态。 项目对于楚雄而言,如何带动都市田园休闲旅游发展? 如何体现楚雄市乡村振兴示范作用? 如何体现“三产融合发展”? 如何传承楚雄市传承民族文化? 规划以田园为生活空间,以中草药种植为基础,打造成云南独具山水田园特色的大健康生活目的地,构筑滇中旅游圈独有的集养生宜居、彝药种植、休闲旅游等健康产业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1、产业融合•良性互动 研究农业发展模式,不断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一产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大农业产业链延伸,实现“农业+物流,农业+加工”等形式;以乡村休闲和文化旅游为核心,引领一产增效、二产升级,加强农旅结合,大力发展旅游、休闲、观光、体验农业,带动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产业布局包括农业产业、康养产业、旅游产业等类型。创新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做好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生态旅游三方面工作。在不改变林地用途、不影响生态功能的前提下,借助林下生态环境,发展林下经济,开展生态旅游。 针对特色产业植入,延伸产业链,积极发挥智慧农业、品牌农业、创意农业。将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销售连接,组建完整的产业发展平台。 产业发展策略 2、功能互补·有机相生 在美丽的乡村提升农业生产、引进休闲旅游产业、建设幸福人居,在城乡一体发展格局下,塑造现代人的田园梦。 尊重当地“田为基质、林为背景”的格局,改造朱洗冲水库为太阳湖,作为规划区公共绿心,围绕朱洗冲水库布局各类产业;由此形成七大功能板块:田园服务示范板块、康养小镇板块、大健康产业板块、体育公园板块、森林公园板块、休闲农业板块、颐养板块。 七大功能板块涵盖了健康餐饮产品、健康景观产品、健康运动产品、健康购物产品、文化体验产品、康养住宿产品等,包含田园观光、生态特色餐饮、度假康养、精品原乡民宿、特色房车露营、体育运动等设施。围绕规划区的田园文化、禅修文化、彝药文化,融合景区、园区、社区,打造有乐、有业、有田、有养、有居为一体的复合型田园综合体,满足都市居民感受田园生活的愿望。 规划总平面图 局部鸟瞰图 旅游线路图 3、多样化交通方式为旅游增色 设置体现绿色生态、休闲养生、多样性与多体验为主的旅游线路,将休闲旅游型、运动康养型景点串联。休闲旅游型景点包括果香湖、太阳湖、薰衣草森林等。运动康养型景点包括草药养生园、疗养康复中心、足球训练基地、中医理疗中心等。打造围绕大健康板块的自行车环线,同时串联体育公园、湿地公园板块。 步行道路追求多个情景节点、不同层次空间景观体验全需求化渗透,摆脱慢行交通线路内容单一、视觉景观单一的模式。步行交通类型有健体休闲步道、主题养生步道、林间生态步道、田园休闲步道四种类型,并在林间设置步行服务驿站。 步行道断面图 4、激活农村土地 将土地利用方式从沉睡到激活,变资源为资产。严格的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用地管理政策,不大拆大建、以原有土地性质为基础,探索土地可增值形式载体。 研究政企村合作模式,运营公司提供工作岗位、教育培训、质量监管、运营推广等支撑措施,带动社区参与,村民收益主要来自股金分红、工资、商业活动营收、社会保障等。 结语 “太阳谷”田园综合体位于城郊的荒山荒坡用地,项目对荒山荒坡的综合整治与利用起到示范作用,保护整体生态环境。形成城市与乡村的空间有机穿插,生产、生活、生态间融合共生,也是对云南省“山地田园”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动,通过研究农业发展模式,不断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一产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农业+文旅+居住”模式,加强农旅结合,大力发展旅游、休闲、观光、体验农业,带动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 项目名称:《楚雄“太阳谷”田园综合体概念规划》 设计部门:城市规划特色设计机构 项目组成员:高乐、张晓霖、王娟、徐红磊、孔垂锦、吴可、张红涛、吴学院、张钦俊 编辑制作: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