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曼掌文化农庄建设规划——2015度全国优秀村镇规划奖云南省二等奖 二维码
1190
项目的构思、空间布局、创新与特色。 曼掌文化农庄地处云南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勐养镇,是一座有着500多年历史的傣族特色村寨,作为云南省文化厅公布的第二批试点文化农庄,经过一年的创建,中国首个文化农庄——西双版纳曼掌文化农庄于2014年7月3日正式向社会全面开放。 “曼掌”傣语意为大象村,其自然生态环境良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民居建筑特色鲜明,村民发展意识强烈,在云南省文化厅文化农庄构想战略下,规划通过保护村内傣族传统民居,挖掘、提升傣族传统文化特色、美化村寨等工作,将曼掌村打造成一个傣族传统文化展示农庄。 一、规划思路 乡村规划的变革——试图探索适合乡村发展与建设的规划思路,转变规划编制方法、编制思路以及制定适合村民查阅的编制成果。 文化传承与延续——从村庄建筑、宗教、风俗、技艺、饮食、生态等多个方面进行文化特色挖掘,在村内予以展示,让文化作为村庄发展的内生动力。 二、规划内容 调查与研究——采用实地踏勘、问卷调查、入户调查、随机访谈及召开座谈等方式了解村民生产生活及文化技能,得到村庄发展的需求和问题,以及村民发展的意愿,其中98%的住户愿意结合自家文化技艺发展旅游。 规划过程——领导、规划师、村民在本次规划过程中各自承担不同角色,相互协作,共同参与,规划团队多次驻扎村内,强调动态规划的过程,包括“调研、问题研究、解决建议、实施建议、改造实施”等。通过四次不同阶段的现场指导、改造、修复、造景动态规划,实现从封闭、混乱的村庄第一印象转变为具有文化特色、舒适、开放的文化农庄。 特色文化庄园构建——结合曼掌村傣族文化、生态文化、农耕文化、胶林文化,将曼掌村建设成为“家家是传习馆,户户是加工坊,楼楼是展销点,个个是文化人”的特色文化庄园。 1、“文化乐民”板块 组织傣族村寨歌舞、民俗节庆“泼水节”、快乐小河“摸鱼虾”、民族文化巷道、农耕文化观光,为游客提供文化体验旅游。 2、“文化育民”板块 构建傣族文化传习馆、民族艺术幼儿园、南传佛寺佛塔,传承曼掌村传统文化特色。 3、“文化富民”板块 通过傣族传统技艺开发、“傣家乐”餐饮开发及胶林文化公园体验为村民创造财富。 建筑设计——通过“演化”手法拆除围墙,恢复过渡空间,令傣寨焕发出勃勃生机,替代高成本“大拆大建”,将空间层级由生硬的“开放——私密”转化为“开放——半开放——私密”的过渡形态。传统的傣寨功能进一步转化,原用作堆杂物、养牲畜的架空底楼,改造为传统技艺的作坊和展示厅 三、规划创新 编制方法的转变,改变以往照搬城镇规划模式“调查——分析——规划”的方法,转变为“调查——指引——沟通——改进——互动实施”的自下而上模式,更关注村民的需求,规划师引导村民共同编制规划、共同实施,面对面指导,规划结合实际且实施性强。 编制思路的转变,传统村庄规划更加注重村庄建设,本次规划倡导建设与发展相结合,考虑村庄产业经济的发展,同时注重文化特色的传承和延续。 编制成果创新,从原有的文本、图纸、说明书的繁琐成果形式转变为村民能看懂的简单、精确、实际的规划图册,同时通过制定村民公约、建设发展章程让村民熟知规划,了解规划,实施规划。 规划过程创新,根据村内建设需求,分阶段驻扎现场,在现场解决村庄问题,指导村民建设,强调规划的过程,而不是成果的制作。 项目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及实施效果。 实施效果: 1、实施内容 首先,结合农庄实际,彰显地域文化特色,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突出“八个一”特色。 即建立一个组织:文化农庄管委会。建立一所学校:文化农庄农网培训学校。建立一支村寨歌舞团。建立一批民族文化传习馆。建立一个特色文化巷道网络。推出一批非遗衍生产品。设立一个农耕文化观光体验区。扶持一批农家乐接待户。其次,结合村庄需要,对部分住宅、河道、道路进行改造,在村口新建赶摆场,沿河新建步行道,新建竹桥等。 2、实施保障 为保障实施,成立了曼掌文化农庄协调领导小组,制定了相关的管理政策,并形成曼掌文化农庄试点建设管理手册,包括农庄管委会、农网学校、非遗保护协会、农庄歌舞团、文化产业合作社的相关章程。 3、实施效果 通过努力将曼掌村创建成傣族传统文化博览园、生态文化产业园、文化旅游示范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曼掌文化农庄率先在文化促进旅游、农民专业合作经营、文化农庄经营管理模式等方面探索出新路子,“文化乐民、文化育民、文化富民”成效明显。据统计从2015年4月至7月试营业期间,曼掌文化农庄已接待游客6000余人次。作为全国首个文化农庄,自开业以来备受各大新闻媒体的关注,财经频道、中国日报、云南日报、商务网、云南网、都市时报先后报道了曼掌村新貌。 目前,在曼掌村内已经挂牌24户农户,对傣族传统非遗项目进行传承和展示,包括制酒、傣银、制陶、章哈、织锦、剪纸、纸伞、制茶、斗鸡、葫芦丝、象脚鼓、傣味等。 村内遮挡傣楼的高墙不见了,随处可见的是傣家小卜少挑水、老咪涛唱歌织锦、老波涛打拳制酒、猫哆哩和少哆哩翩翩起舞。村外竹筏、竹桥、摸鱼虾、摘香蕉、看菠萝,尽情融入田园风光内体验曼掌村农耕情、生态缘。 2015年初已建设成为傣族文化博览园、民族文化创意园、文化旅游示范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这是我省新农村建设的新模式,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转为文化资本的新典型,是民族文化整村利用并富裕人民群众的新探索,是特色村寨建设成为文化生态产业园的新形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