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冲银杏村,当代人的诗意居所——“新乡土主义”在村庄规划中的运用 二维码
2437
村落,一个美丽的名词,承载着多少人儿时的记忆。而村庄类规划已日益成为城乡规划中的一个重要门类。在改善村民的生活条件的同时,如何守住“乡愁”,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也是我们规划人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 或许,“新乡土主义”不失为其中一条出路。 作者:章少嘉 一、何为“新乡土主义” “新乡土主义”是一种强调地方特色和民俗风格的设计倾向,强调乡土味和民族化特征,来源于传统的地方主义或乡土主义。这种创作方法充分体现出对地域特色、本土文化的尊重。 二、“藏在深山人不知”——小鱼塘村初印象 小鱼塘村因为村内遍植银杏,所以当地人也称之为银杏村。位于云南腾冲市区北侧,高黎贡山西麓。距驼峰机场约42公里。周边多条省道、高速相连接,交通条件优越。 村落为百亩良田环抱,有龙川江支流穿过。村内有百年银杏、千年古柏、滇西传统庭院民居,还有曲折的林下小路和长满青苔的石篱。可谓村暖、田丰、林茂、巷深。 但由于没有科学引导和合理开发,小鱼塘村质朴而不惊艳,有一种藏在深山人不知之感。 三、“新乡土主义”——古村焕新颜 规划从“规划、景观、建筑、市政、旅游产品”等五大方面,全面体现“新乡土主义”: (一)规划篇 初次来现场踏勘,却感觉似曾相识,细思之,原是我国首位田园诗人陶渊明所作的【归园田居】第一首中描述的场景。这不就是当代人追求的诗意居所吗? 结合景观资源分析和项目特质性,对古诗稍事修改,得【新归园田居】,作为项目的灵魂,赋予了项目新的内涵和生生不息文化气息。 同时,【新归园田居】也赋予了规划 “八景,两轴,连四区”的景观空间结构,以诗意的解读。“旧诗新意”,对“古诗”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新的空间含义。 (二) 景观篇 景观通过一个个景观节点的打造,切中小鱼塘村的穴脉。 1.银茵庇佑 位于项目北部,临城市干道,是游客一个主要的来向。现状有多棵百年银杏,呈围合之状。规划游客集散广场,将是城市干道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2.象鼻神树 象鼻树为银杏树,位于村子中心。由于树形生长奇特,酷似象鼻而得名。 规划为集中活动广场。平日里,为村民及游客纳凉休息、饭后休闲、举办节日庆典活动的公共空间。逢初一、十五这样的“赶街天”,作为“街天广场”“农夫广场”,打造的是最原始的贸易交易市场。 (三)建筑篇 该村现状建筑,整体依然保持着典型滇西庭院式民居的特色,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协调的部分。通过对该村民居的深入研究、统计、分析,提出大面积整治和小面积改造相结合的规划方式。 大部分风貌尚存的民居,只需要进行小力度的整治:通过平整院内场地、规整牲畜房、杂物房、清除垃圾、分区摆放物品、局部种植植物,营造清晰的民居建筑及院落空间,即可达到景观效果。 小部分特色建筑,进行大力度的改造。如入口牌楼、烤烟房、门头等。 (四)市政篇 在市政工程的设计过程中,在满足使用的前提下,做到与周边景致的协调统一。 如铺装材料主要选用的是本地产的火山石和自然面青石,充分体现了本土风貌。 (五) 旅游产品篇 规划试图设计出结合场地、当地特色、有带入感的旅游产品。 以“长寿广场”为例。游人可以在此处看长寿柏,挂长寿牌,听长寿音乐,喝长寿茶,买长寿符,吃长寿糕。感受长寿的这份平和心境,参悟“寿”的精髓。 四、【归园田居】——当代人的心居所,新时代的世外桃园 通过村庄的景观、建筑、市政工程的整体村庄环境提升与景观设计,真正达到【新归园田居】 中设定的规划初衷。是陶渊明笔下【归园田居】的当代演绎,是赋予新时代内涵的世外桃园。 五、交流与学习 2017年5月11日,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大会上,该项目作为优秀项目,作了题为《“新乡土主义”在村庄环境提升与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的学术交流报告。报告得到与会专家学者和同行的高度评价,为我院在乡土景观设计领域做出了积极探索。 项目名称:《腾冲小鱼塘村景观规划设计》 规划设计部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分院 规划设计团队:刘志安、章少嘉、胡圆圆、秦岸立、王丽婷 编辑制作: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信息网络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