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的通知 二维码
11555
发表时间:2017-10-09 09:25
云规党字〔2017〕37号
中共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委员会关于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的通知
院各党支部: 根据中共云南省委办公厅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在脱贫攻坚中深入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的通知》(云办通〔2017〕32号)及省住建厅《关于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的通知》(云建直党〔2017〕60号)精神,决定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深入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是脱贫攻坚工作中“扶贫先扶志”的重要方法,旨在不断加强基层党员干部群众自强意识、诚信意识以及对党的感恩意识,着力破除脱贫攻坚工作中部分基层党员干部群众“等靠要”思想,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要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系列重要讲话和“7·26”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唤醒自尊,树立自信,让群众的“心”热起来;靶向施策,授之以渔,让群众的“行”动起来;学会担当,懂得经营,让群众的“财”积起来;以善为念,自强感恩,让群众的“爱”浓起来,进一步正村风、淳民风,最终实现物质、精神的“双脱贫”。 二、目标要求 (一)树立自强信心。针对部分群众“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脱贫主动意识不强、脱贫信心不足等情况,要强化思想引领、助力脱贫攻坚,教育引导群众与其怨天尤人、自暴自弃、苦熬坐等,不如自我反省,发愤图强、苦干巧干,整合各类资源,帮助贫困群众寻找出路;要大力宣传脱贫致富典型,树立脱贫致富标杆;要引导困难群众不等不靠、革除陋习、自力更生,增强脱贫内生动力,巩固扩大思想扶贫成果。 (二)强化诚信意识。依托“农民教育”系列活动,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为载体,重点加强不诚信、不讲孝道、不懂得感恩、不守社会公德人群的法制教育,引导树立正确的婚育观、家庭观、消费观等,坚守主阵地、传播正能量,主动摒弃背信弃义、见利忘义等不良风气,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争做讲文明、讲诚信、讲正气的新型农民渐成风尚。 (三)激励感恩奋进。要把宣传落实扶贫政策放在首位,引导贫困群众在“账”上算清楚、想明白,从内心深切体会发展带来的实惠;帮助党员干部群众厘清脱贫的好措施好办法, 深刻理解党在脱贫路上“不落下一户,不丢下一人”的真切关怀,感恩从中央到地方的倾力扶持,纠正“不以贫为耻,反以贫为荣”的错误思想,激励奋发有为干劲。 三、主要内容 (一)围绕“感恩于心,我们应该铭记什么”,开展“三个一”宣教活动 1.开展一次主题宣讲。各党支部要深入各挂包点,以组织“三会一课”、召开党员大会、群众大会为主要形式,围绕解决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问题,突出“自强、诚信、感恩”主题,以思想教育为主要方式,着力扭转贫困群众懈怠、懒散、消极、依赖的思想和行为,引导贫困群众树立“我要脱贫”主体意识,激发自力更生的内生动力。教育贫困群众诚实守信,争做脱贫摘帽的示范者;培育贫困群众感恩之心,积极参与脱贫攻坚、支持脱贫攻坚,成为脱贫攻坚的主力军。 2.开展一次专题调研。与挂包点签订了“双一双”共建协议的各党组织要开展一巡专题调研,到共建点党支部为农村党员讲一堂以“自强、诚信、感恩”为主题的专题党课、进行一次感恩大讨论。组织贫困群众开展“我家(家乡)的变化”专题讨论,重点围绕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家庭经济发展、具体困难解决、干部结对帮扶等情况进行现身说法,激发贫困群众坚定脱贫攻坚的决心,感恩奋进,积极参与公益事业,确保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3.开展一次“转走访”。挂包帮党员干部职工、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及各支部书记,要结合国庆、中秋两节集中开展一次温暖慰问“转走访”活动。对精准贫困户和其他困难群众生产生活困难进行一次全面摸排,进一步了解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教育引导贫困户如实提供相关数据和家庭生产生活实际情况,加深贫困群众对脱贫攻坚成果的认可,增强贫困群众“爱党、信党、护党”的行动自觉,为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形成政府主动帮扶、贫困群众主动配合的脱贫攻坚良好局面。 (二)围绕“脱贫奋进,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开展“三大会战”活动 1.补短板,基础设施大会战。“扶贫先扶志”“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一是要更新脱贫理念,从贫困户培养脱贫志气入手,通过开展感恩教育、励志教育、民风教育、培训教育等方式,充分激发贫困群众愿意脱贫的主体意识和内生动力,从骨子里挖掉“病根”,摒弃等、靠、要的消极思想,营造“勤劳致富光荣、自主脱贫可贵”的风尚。二是要以“美丽乡村”“文明创建”等建设为载体,重点抓实规划,加快特色小镇建设。高度重视社会事业发展,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2.拓源头,产业培育大会战。紧紧抓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聚焦“产业发展确定,业主招引保障,工作推进质效”要求,进一步理清产业扶贫思路,用工业化的理念和手段谋划农业、经营农业,集中力量、集中精力培育主导优势特色产业,采取以工代赈、生产奖补、劳务补助等方式,鼓励和引导贫困户发展小规模种养殖,组织群众参加劳动技能、种养技术培训,力争每户贫困户有一个政策明白人、一个技术能人。创新利益联结机制,促进贫困户和龙头企业互动发展全覆盖,保障特色产业持续发展、贫困群众持续增收。 3.强造血,能力扶贫大会战。“治贫先治愚”,脱贫攻坚的过程也同样是先富“脑袋”再富“口袋”的过程。要充分发挥各帮扶单位、驻村扶贫工作队在组织、人才、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加大教育扶贫能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链条,开展就业援助,提升就业岗位,加大劳务输出,启动农村淘宝计划,搭建了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平台。 (三)围绕“移风易俗,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开展“三比三看”活动 1.比过去看现在。忆苦思甜,通过组织老党员、老干部讲一讲过去农村的生产条件和群众生活水平,引导群众拿自家、本村的历史和现状比一比,纵向比列出“恩情单”,拉出“实惠表”,算出扶贫账,比出新气象,在正能量的传播中弘扬社会正气,变帮扶和被帮扶由以往的“独角戏”成为“双面舞”,吸引群众把注意力和精力转移到脱贫攻坚工作中来。 2.比幸福看未来。引导群众互相比一比收入、比一比幸福,问一问致富经验、问一问发展良策,通过街坊邻里横向比、致富能人传帮带,把群众的思想行动引导到发展生产、增收致富上来。实施“结对共富”工程,在自愿结对的基础上,组织部分有闲钱、有劳力、有技术的群众选准项目、签好协议、共同致富。引导贫困群众树立“懒惰贫穷可耻、勤劳致富光荣”意识,充分激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饮水思源、知恩图报”激情,持续提升群众文明素质。 3.比文明看和谐。强化民风教育,倡导现代文明理念和生活习惯,深入培植乡风文明。通过选树脱贫先进典型、为脱贫户颁发脱贫光荣牌证等活动,引导村民树立好人好报、崇德向善的价值理念,逐步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广泛弘扬“自强、诚信、感恩”的传统理念,切实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开展进一步倡导群众特别是规范党员干部操办婚丧等宴请事宜、引领农村移风易俗工作,努力做好群众思想观念转化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推进思想脱贫、形象脱贫,引导群众转变思想,破除陈规陋习。 四、方法步骤 主题实践活动自2017年9月开始实施,脱贫攻坚全面验收合格结束,共分三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宣传动员阶段(2017年9月—2017年10月中旬)。创新活动方式,充分利用村级活动场所和设施设备,充分发挥广播、宣传栏和黑板报等宣传方式,开展全方位的宣传,建立良好的舆论环境,为全面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第二阶段:活动实施阶段(2017年10月下旬—2017年12月初)。围绕“三个三”要求,开展一系列生动活泼、行之有效的宣讲、学习和座谈等系列活动,以“一对一”“面对面”的思想教育方式,进村入户,做好群众工作,使贫困群众感受党的伟大、国家政策的恩惠和干部的奉献,让“自强、诚信、感恩”成为贫困群众自发的醒悟、自主的意识、自身的要求和自觉的行动。 (三)第三阶段:总结表彰阶段(2017年12月中旬)。选树典型,广泛开展脱贫攻坚系列评选活动,发掘典型,树立标杆,发挥示范作用。深化脱贫攻坚成果,开展一次脱贫攻坚感恩教育先进标兵评选表彰活动,将干部和群众中的先进人物事迹和活动开展情况汇编成册,组织评选一批先进支部和优秀个人。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明确责任。各党支部要把“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作为精准帮扶的重要内容、作为解决贫困问题的重要措施,纳入脱贫攻坚总体安排,统一部署。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最大限度调动群众积板性、主动性,努力形成群众主动参与、自我教育、自立自强的良好局面。 (二)因地制宜,克服形式主义。要根据挂包帮扶贫点的具体环境、民俗民风、群众习惯,采取灵活多样、务实管用的方式开展主题实践活动,讲究“时、度、效”,防止花架子、走过场、搞形式。 (三)统筹推进, 提升综合效应。要把主题实践活动与基层党建、美丽乡村建设、文明创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结合起来,统筹资源力量,同部署、同推进、同检查,找准差距、补齐短板、瞄准“靶心”,打一场破釜沉舟、不胜不休的攻坚战。 此项工作列为年度“三个责任制”检查考核的重要内容。
中共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委员会 2017年9月14日
文章分类:
文件通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