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需远行,任游畅想的壮乡秘境——龙潭寨美丽乡村建设纪实 二维码
1768
作者:彭桢每一片乡村的土地,都历经了百年千年,承载了亿万万淳朴劳作者生存与繁衍的希望,然而,历史的轮轴,时代的需求不断推动着社会每一种存在形态的变迁与革新,当那一缕缕熟悉的青烟升起,乡村的角色也在悄然转变……从“社会生产主导者——社会生产辅助者——和谐发展主角之一”,始终不变的是:她对历史足迹的坚守她对繁衍生息的承载她对农业生产的承担她对游子乡愁的包容是这种“不变”,在发展催生的各类变革中,始终支撑并延续着乡村的生生不息与繁衍不灭… …龙潭寨是位于文山市环城市游憩带上的一个壮族特色村寨,背山面两水,距离文山市仅15分钟车程。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源远流长的农耕、壮族文化资源以及特色温泉资源。龙潭寨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充分借助村寨紧邻文山市的区位优势,利用坐拥温泉、背山面两水的资源优势,发挥源远流长的壮族文化、农耕文化优势,以重塑文化主脉、协调“四生”发展、促进民生改善为重点,通过规划“三带一片”,梳理“一村两水”,整治环境、建筑及基础设施,重一产、活二产、拓三产,传承“两种文化”等核心措施,以打造文山城市秘境后花园,小康生活的美丽乡村,壮族文化的展示区域,农耕文化的体验地带为愿景,塑造极具壮族特色的美丽宜居村寨,建设文山市美丽乡村建设的示范点工程。本次规划方法:规划服务化 问题简单化 发展原真化本次规划重点:1.重塑“文化”主脉——壮族文化/农耕文化2.协调“四生”发展——生活/生产/生态/生命3.促进“民生”改善——村民生活及生活的环境规划“三带一片”1条农耕文化展示带:农田景观——蔬菜种植——花卉种植——农耕文化展览馆——壮族手工艺品创作坊;1条壮族文化轴带:寨门——入村步道——铜鼓广场——村落空间——龙树——日出寺;1条旅游休闲度假带:旅游服务点——农餐、民宿——湿地、露营——温泉度假1片生态山林运动休闲地:爬山运动——休闲观景——林下经济——家禽放养。1.依托区位优势,提出以“六产”思维做农业。以种植农作物(第一产业)为基础,以特色农产品销售(第二产业)及农业体验游为 (第三产业)为拓展,为村寨传统农业的发展引入新思路。(1)用六产思维做农业 ——重一产、活二产、拓三产本次规划对村庄的建设仅以整治提升为主,不占用农田,不占用耕地。农产品重点打造:水稻、蔬菜、水果及烤烟。养殖业重点发展:生态放养鸡、生态小香猪。特色农产品:糯米系列产品、香猪系列产品、精品蔬果系列等。特色手工艺品:竹编器具、稻编艺术品、秀锦衣物、拼布秘密花园。基于村庄自身条件发展休闲旅游及文化体验为主的服务业等。(2)凭自身优势兴旅游 ——休闲游、文化游、度假游休闲游:以农耕文化作为主线,贯穿整个休闲游,以参与性体验为主。文化游:通过一条民族文化游线的打造,展示壮族文化全貌,以观赏性体验为主。度假游:以温泉养生为主的度假体验。(3)依众筹模式搭平台 ——促变革、促创业、促融资互联网平台+众筹(4)以创新模式增服务 ——互联网、家宅配、伴手礼服务>生产2.专注文化核心,让文化融入生活。以壮族文化符号空间化、歌舞化;传统技艺空间化、教学化、产品化;壮族民族歌舞名片化、教学化;壮族节日旅游化;农耕文化体验化、教学化等的方式实现村寨文化的活态传承。结合村寨的壮族文化特色,增加创意,以专业合作社及手工作坊的方式打造特色农产品及民族传统的竹编、稻编、秀锦等特色产品,让手工艺成为一种活态传承,成为一种特色伴手礼。(1)铜鼓 绣球符号空间化 ——铜鼓广场 绣球寓福打造村寨核心公共空间——铜鼓广场符号歌舞化 ——铜鼓舞 绣球舞(2)锦绣、拼布、竹编、稻编技艺空间化 ——编制小品 在村寨空间布置特色编制小品,展示壮族特色技艺文化技艺教学化 ——技艺教学班 开办壮族锦绣、拼布、竹编、稻编技艺教学班.技艺产品化 ——旅游伴手礼 锦绣、拼布、竹编、稻编产品作为旅游伴手礼.(3)壮族歌舞歌舞名片化 ——表演舞台 歌舞演出 设置专门壮族歌舞表演舞台,定时演出特色歌舞节目;组织村寨歌舞表演队伍广泛参与各类演出,形成村寨壮族歌舞品牌名片.歌舞教学化 ——歌舞教学班 开办壮族歌舞教学班,传承技歌舞文化(4)三月三节日旅游化 ——民旅同乐(5)耕作文化耕作文化展览化 ——农耕展览馆耕作文化体验化 ——农地出租 耕作体验耕作文化教学化——寓教于农3.清水活水,利用特色温泉资源,打造特色休闲产业。(1)基于龙潭寨区位优势、田园风光及温泉资源等,发展以休闲旅游及文化体验为主的服务业,如温泉度假、露营、农家乐等等,让龙潭寨成为文山市的密境花园。(2)河道主要以环境整治为主,达到水质环境的改善。(3)以多样化的小桥及水车符号,营造最美壮族水乡聚落核心意境空间。4.充分尊重村寨历史空间肌理,拒绝大拆大建。通过环境整治、基础设施提升、村民公约来提升实现生态环境保护;遵循村落空间历史发展肌理,通过巷道环境整治与院落空间公共化提升主次巷道环境品质,通过梳理巷道连通性,强化巷道结构,延续空间肌理。5.直观有效,便于实施。将“实景照片直接转化成未来愿景”作为规划成果表现的主要途径。将实景照片直接转化成未来愿景,用直观化、对比化的表达方式陈述龙潭寨未来空间场景,提高与当地村民、建设单位、管理部门交流的有效性,便于操作实施。项目规划工作完成后,得到了本地居民、管理部门的高度评价与认可。目前,项目正依据规划着手进行村寨美丽乡村建设。道路及基础设施、村庄公房的提升改造工作正在进行中。龙潭寨美丽乡村建设以“不大拆、不大建、留乡愁,促民生”为主旨,始终强调对文化资源的传承与活化,对历史肌理的强化与延续,对产业资源的挖掘与利用,对互联网+等时代要素的引入与利用,强调生活、生产、生态、生命的协调发展。我们始终坚信,新时代乡村的发展,只有基于历史与文化的节点,铭记住乡愁,才能展望未来的发展.....项目名称:文山市龙潭寨 美丽乡村规划设计部门:城市规划市政设计分院设计团队:程静、钟文文、王蓉、彭桢、余尤河、杨霖霞、张江华、段彦婕编辑制作: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信息网络处
文章分类:
土蜂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