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我的资料
   
查看手机网站
其他账号登录: 注册 登录

关于县域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的探索——以宁洱县为例

 二维码 448
发表时间:2024-07-17 10:57来源: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网址:http://www.ynghy.cn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传统村落改造好、保护好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及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传统村落保护改造有关要求部署,自2020年起,住房城乡建设部、财政部共同组织实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工作,推动实现区域传统村落面貌全面改善,同时探索建立传统村落保护改造长效机制,增强传统村落生命力,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并示范带动其他地区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文以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县传统村落集中连片区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宁洱县及县内各传统村落概况和特征、现状保护情况的梳理,探索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传承、发展的机制和模式。

作者:李文君

一、现状概况
宁洱地处云南省南部,普洱市中部,为滇南要冲,与思茅、墨江、江城、景谷、镇沅五个区(县)山水相连。县政府驻宁洱镇,北距离省会昆明市370公里,南距离普洱市政府驻地思茅区33公里。宁洱县自清朝初年设普洱府后,为滇南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交通中心,是通往北部墨江、景谷、镇沅、景东等县的必经之地,是昆明、大理通往普洱、西双版纳的陆路唯一通道,弥宁公路(大理弥渡至宁洱)与昆磨高速公路交会于县城,是昆洛公路南面主要县城之一,是滇西南的主要交通枢纽。
图片
1:1887年法国海军军官、探险家、画家路易·德拉波特笔下的普洱府城(宁洱)


1.宁洱县特征
(1)南疆古城,茶都故地
宁洱县(2007年前称“普洱县”)是茶马古道的源头,从唐代开始至清代,宁洱县因普洱茶的产销成为商贾云集、马帮不绝的南疆重镇。宁洱是鼎足云南的“三迤”(迤西、迤东、迤南)之一,是滇南政治、军事、文化中心,是普洱茶发源地,素有“普洱茶都”之美称。
(2)茶马文化,民俗丰富
滇藏茶马古道源于公元六世纪后期,南起云南茶叶主产区宁洱县,经过现今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和丽江市、香格里拉市进入西藏,直达西藏拉萨,继而从西藏转口印度、尼泊尔等国家,是古代中国与南亚地区一条重要的贸易通道。宁洱县是茶马古道上独具优势的货物产地和中转集散地,具有悠久的历史。茶马古道途经众多民族聚集的城镇和村寨,沿途山川险峻、风光绮丽、物产丰富、建筑风格独特、民族文化绚丽多彩,是各族人民团结友谊的见证,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
(3)群山环抱,五水中流
宁洱县城外有群山环抱,中有大新寨后山、锦袍山、凤凰山和普洱山等山体,内有西洱河、东洱河、金鸡河、温泉河和吓洞河五条河流,具有典型的山水城市景观特色。
2.宁洱县中国传统村落概况及特征
(1)宁洱县中国传统村落概况
宁洱县于2012年启动中国传统村落调查、建档和申报工作,经过三个批次的申报,现共有6个村落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具体情况见下表,宁洱县中国传统村落布局见图2。

宁洱县中国传统村落概况一览表


序号

名称

批次

概况

1

同心镇

那柯里村

第一批

那柯里村是古普洱府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也是宁洱县现存较为完好的古驿站之一,具有深厚的普洱茶文化、茶马古道文化和马帮文化。那柯里村依山而建,村庄内部有水系穿越,保留有优美的自然山水环境和传统的村庄肌理,凸显“茶马文化”丰富的历史遗存。那柯里村人口以哈尼族、彝族为主,民居建筑融合了哈尼族和彝族的建筑特征,是宁洱地区民居建筑的缩影。

2

宁洱镇

困鹿山村

第二批

困鹿山村背靠困鹿山,村落三面群山环绕,峰峦叠翠,风景优美,古老的茶树与参天大树交错丛生,古茶与房舍、田园与弯曲的道路融为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困鹿山村人口主要以彝族为主,建筑融合了彝族瓦房和汉族传统民居样式,以普洱茶为主的农耕文化在这里成了一个缩影。

3

勐先镇

蚌扎村

第二批

蚌扎村目前现存传统建筑及建筑周边环境保存完好,建筑质量整体良好,分布集中,风貌协调统一。现存传统建筑建造工艺独特,其造型、结构、材料、装修装饰等具有典型宁洱哈尼族特色。蚌扎村至今仍保留着哈尼族传统的生产、生活习俗。

4

勐先镇

上宣德村

第二批

上宣德村内传统建筑、村庄肌理、传统风貌保存较好,民居建筑的营造工艺、造型、结构、材料、装饰等保存较好。

5

磨黑镇

曼抗村

第六批

曼抗村背山面水,土地肥沃,具有典型的少数民族村落选址特征。曼抗村人口以傣族为主,但建筑风格更接近于哈尼族的传统建筑,是傣族与哈尼族和谐共生的缩影。曼抗村至今还保留着汉傣及哈尼族的生产生活习俗,包括语言、饮食、婚嫁、丧葬及竞技活动等。

6

磨黑镇

孔雀屏村

第六批

孔雀屏村因位于扇形的孔雀屏山上而得名,旧时是普洱茶产区到省城昆明五尺官道的必经之地,也是古代进京官马大道上的一个重要驿站。村内目前有保留完整王家马店和相对完整的茶马古道。孔雀屏村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保存了大量形态相近、特色鲜明的传统建筑。



图片

2:宁洱县中国传统村落布局图1

(2)宁洱县中国传统村落特征
① 依山傍水,凸显民族村落选址文化
宁洱县内的中国传统村落以哈尼族、傣族、彝族村落为主,村落选址大多具备茂密的森林、充足的水源、平缓肥沃的土地等几个要素,是宁洱地区少数民族村落选址的必要条件,如图3所示。
图片
3:宁洱县中国传统村落全貌


② 形态完整,历史遗存丰富
宁洱县内中国传统村落形态完整,现存传统建筑及建筑周围环境保存较好,民居建筑以传统建筑为主,分布集中,整体风貌协调,街巷体系完整,村落公共设施与生产生活保持密切联系。
图片
4:那柯里历史环境要素

③ 多民族相互融合,建筑风格特色突出
宁洱县中国传统村落均为少数民族村落,以哈尼族、傣族、彝族独居或多民族混居为主,民居建筑在经历了历史变迁和风雨锤炼之后,受产业发展、生存环境、其他少数民族文化影响,呈现出独特的建筑风格。
④ 少数民族集聚,民俗文化氛围浓郁
宁洱县是少数民族聚集区域,传统村落是少数民族聚落的历史缩影。宁洱县传统村落从村落选址、村落布局、传统建筑风貌到村落内部的民俗文化均彰显了少数民族风情,民俗文化氛围浓郁。
⑤ 茶源文化核心区域,茶马文化熠熠生辉
宁洱县是古普洱茶的原产地之一。宁洱县境内的6个中国传统村落中有4个(那柯里村、困鹿山村、孔雀屏村、曼抗村)位于宁洱县茶马古道历史文化集中区域,属于茶源文化核心区域,具体布局详见图5。

图片

5:宁洱县中国传统村落布局图2

3.现状保护概况
宁洱县6个中国传统村落整体风貌保护较好,整体格局无明显变化,街巷肌理、历史环境要素都有效保留。那柯里村对村落内的历史环境要素已进行保护修缮,并正式上线了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困鹿山村对其辖区内的372棵古茶树进行了建档并挂牌保护。除物质空间的保护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进行了有效传承,困鹿山村目前还保留着完整的普洱贡茶采茶仪式及高超的贡茶技艺,普洱茶(贡茶)制作技艺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李兴昌为困鹿山人,是普洱“金瓜贡茶”的第八代传人。蚌扎村和上宣德村目前还保留有完整的宁洱地区哈尼族、彝族的民俗活动。
二、主要探索内容
1.探索建立以“活化利用,以用促保”为主旨的传统村落传统建筑保护利用模式
传统村落是活着的历史,保护传统村落既需要保留原始风貌,又要满足生活在其中的村民对更好居住环境的需求。在传统建筑内部功能提升的过程中应尊重原住居民的生活习惯,保持传统建筑的真实性、本土性。在严格保持传统建筑的建筑体量、建筑型式、建筑结构及建筑细部装饰、色彩的基础上,通过结构加固、电力线路改造、合理分隔居住空间、增设必要生活设施的方式,提升传统建筑安全、防火、便利等性能,提高居住品质,创造宜居空间。
在提升传统建筑的使用功能基础上,探索建立历史建筑、传统民居保护利用管理机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历史建筑、传统民居的活化利用,将村落内部利用条件较好的传统建筑在不破坏原有风貌及格局的基础上,改造为文化体验馆、民宿、图书馆、非遗传承馆等,变“遗产”为“宜产”,为传统建筑赋予新的使用功能,提升传统建筑的价值。
2.探索建立传统村落可持续保护利用长效机制
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需要建立可持续、长效的工作机制。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修复治理要求,建立自然融合、和谐发展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坚持规划引领,建立“一村一档案,一村一规划”的保护制度;强化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作用,建立自治为基、法治为本的传统村落治理体系;充分发挥财政资金作用,将各级政府发放至传统村落的各类补助资金进行整合,主要用于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提升、传统建筑活化利用、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数字化建设、历史文化要素保护传承等方面,提升传统村落整体功能,引导多方力量协同共建村庄,建立各方参与、互惠互利的结构优化发展体系。
3.探索建立以茶马古道为纽带,农、文、旅相结合的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模式
宁洱县传统村落集中连片区域位于宁洱县茶马历史文化旅游区,那柯里村、困鹿山村、孔雀屏村是该片区的重要节点。重点挖掘宁洱县中国传统村落间的物质空间联系和文化关联,强化村落间的内在联系。积极融入思宁一体化发展战略,依托昆磨高速公路、中老铁路形成的城镇发展带,及把边—磨黑—宁洱—同心、宽宏—团结和宣德—勐先—宁洱二级公路的建设,形成宁洱县传统村落外部联系交通。深度挖掘各村特色,因地制宜发展茶叶种植、茶文化体验、民俗文化体验、农耕文化体验、休闲度假、康体养生等文旅产业推动传统村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多元化的传统村落发展路径。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出发点,充分发挥茶马古道线性资源优势,串联区域内的历史文化、地方特产、绿色生态、田园风光等特色资源,强化普洱山与宁洱县城、那柯里村与同心镇区、孔雀屏村与磨黑镇区的资源链接,探索建立以茶马古道为纽带,农、文、旅相结合的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模式,构建“三核·三轴·多点”的宁洱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结构,如图6所示。

图片

6:宁洱县中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结构规划图

(1)三核
① 县城—普洱山发展核心
发展定位:古府之魂·古茶之源。
发展重点:重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现有重要景点,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着重打造有影响力的新的核心景点,完善风景区建设,形成特色鲜明的风景名胜体系。
② 那柯里—同心镇区发展核心
发展定位:心连乡愁地·情系那柯里。
发展重点:抓住“古道·乡愁”这一文化核心,开展那柯里的保护利用,以茶马古道为线索解读“乡愁”。
③ 孔雀屏—磨黑镇区发展核心
发展定位:茶马古道遗珠·茶文化体验基地。
发展重点:做强孔雀屏茶马古道驿站文化,以文化为引领,辐射带动周边村庄,以文化振兴为主要抓手,促进村落农业、旅游业的发展。
(2)三轴
依托昆磨高速公路形成曼抗—孔雀屏—磨黑镇—宁洱县城—同心镇—那柯里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主轴,串联片区内部核心资源,带动沿线村庄的发展。依托磨思公路形成困鹿山—磨黑镇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次轴,使困鹿山村与核心资源有效连接。依托213国道旧线形成蚌扎(上宣德)—磨黑镇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次轴,使蚌扎村和上宣德村与片区核心资源链接,并带动沿线村庄的发展。
(3)多点
以困鹿山村、曼抗村、蚌扎村、上宣德村4个中国传统村落形成的多个节点。
发展定位:蚌扎村、上宣德村、曼抗村定位为“民族传统建筑代表·古建筑群展示中心”。其中蚌扎、上宣德以哈尼族传统建筑展示为主,曼抗以具有宁洱地方特色的旱傣传统建筑展示为主;困鹿山村定位为“皇家贡茶古茶园·文化生态基地”。
发展重点:通过强化村落的保护引导、持续提升人居环境、明确村庄综合防灾体系,围绕生活富裕总目标,发挥传统村落的特色资源优势,积极引导乡村旅游发展,激发传统村落的生机与活力,率先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探索形成以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方法路径。
4.探索区域统筹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模式
强化传统村落集中连片区域保护利用规划引领,从区域层面明确村落发展定位和发展时序,统筹基础设施和产业布局,创新政策体制机制,破解农村房屋流转、建房用地、金融融资等政策机制障碍,整体提升乡村风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探索区域统筹推进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模式。
三、结语
一砖一瓦讲述历史,一石一木承载乡愁。活化利用、以用促保,激发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内生动力,以小规模、渐进式的节奏,持续提升传统村落宜居度,注重保护和传承乡村特色。挖掘传统村落间的物质空间联系和文化关联,强化传统村落间的内在联系,加强与外界主要交通的联系,整体推进传统村落及其周边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探索形成以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方法路径,探索区域层面统筹推进传统村落集中连片区域保护利用模式。在传承中加强保护与利用,让传统村落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图片

编辑制作: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