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过程中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研究 二维码
135
乡村振兴既要振兴产业经济,也要重视乡村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忽略了文化传承的乡村振兴是不能可持续发展的。因此,乡村振兴过程中应该深入挖掘乡村传统文化,并做好乡村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工作。论文以勐海县老班章村规划为例,挖掘村庄传统文化,提出老班章村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模式和策略,为十四五期间乡村振兴文化传承的研究提供借鉴意义。 作者:刘作燕 张林 杨玉琼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强调“我们一定要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保护好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需注重发挥文化的作用,以文化建设助力乡村振兴。老班章村是一个典型受益于乡村振兴政策的村子,但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老班章村也面临传统文化减退、村庄特色减淡等问题,因此论文以老班章村为例,研究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如何传承与保护传统文化。 1老班章村概况老班章村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古茶资源丰富,茶文化浓郁,老班章茶在普洱茶界具有“茶王”的之称,因此老班章村也被誉为中国普洱茶第一村。老班章村是个传统的哈尼族村寨,其丰富的民族文化和茶文化让老班章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但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老班章村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村庄提升建设,老班章逐渐失去了原来的面貌和特色。针对老班章村文化特色、传统风貌的逐渐缺失,论文以老班章村的规划为例,研究乡村振兴进程中村庄如何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 图片来源于百度网 2传统文化的挖掘历史文化:老班章村历史悠久,公元1476年老班章村的哈尼族先祖——爱伲人,自毗邻的格朗和山迁徙至今老班章村一带。“班章”二字源自傣语“巴渣”,意为“一条鱼”,汉语音译为“班章”。传说爱尼人祖先来到今老班章的山凹,发现一潭水,水里有一条鱼,所以将他们新选址的村落命名为“班章”。 民族文化:老班章村是一个传统的哈尼族村落,哈尼族民族文化丰富,多年的历史沉淀,留下了丰富的文化资源,主要包括民族节日、民居文化、茶文化、美食、手工技艺、民族服饰以及其它生活习俗。 哈尼族绿植文化:哈尼族村落植物特色具有明显的地域标识性,走进哈尼族村寨,多样的植物特色会成为村寨民族文化特色的亮点,这使得植物对哈尼村寨景观的影响尤为重要,成为哈尼村落地域特色的重要标识物。哈尼族村寨植物具有空间围合、食用、药用、观赏、祭祀等作用。 哈尼族村寨特色文化:为了延续老班章村传统文化特色,笔者研究了西双版纳地区哈尼村寨布局和建设的特色。西双版纳地区哈尼族属于雅尼支系(也称爱伲),村寨选址大多在半山腰,以林地为基底依山就势布局,村寨内住宅均无围墙,建筑密度较低,房屋间隔有院落和花草树木、宅间菜地,便于通风采光和晾晒,村寨重要空间有秋千场、寨门、龙巴井,村寨布局灵活,西双版纳哈尼族建筑文化和村寨布局文化形成其自身特色,既区别于版纳傣族又区别于红河地区的哈尼族,形成了版纳哈尼族独特的村寨文化特色。 图片来源于百度网(2000年的老班章村民居) 3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结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老班章村仍需要继续加强乡村振兴,但在振兴过程中,我们需要吸取以往的教训,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因此论文选择适合老班章村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和文化重塑保护模式。3.1.1文化产业发展模式产业发展型的文化传承要求乡村的传统特色文化既要得到保护、传承与发展,又要响应乡村振兴,契合经济产业的发展。首先,老班章村民世代皆沿用传统古法人工养护古茶树,遵循民风手工采摘鲜叶,土法日光晒青,时至今日,老班章普洱茶是云南省境内少有不使用化肥、农药等无机物生态的茶叶产地。老班章普洱茶,在普洱茶中历来被尊为“王者”、“茶王”、“班章为王”等至高无上的美誉,作为“中国普洱茶第一村”,茶文化是老班章村的传统特色文化,因此论文提出“旅游+茶”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即让采茶、炒茶、制茶等农事活动成为一道靓丽风景,通过茶艺表演、茶艺大赛进一步推动中国普洱茶文化的传承,让班章村承担中国普洱茶文化传承与展示的载体,以文化促茶产业和旅游业相辅相成进一步发展。第二,为了解决老班章村茶商接待问题,避免因村民住宅接待而盲目扩建,建议在村庄外围集中规划文化旅游接待中心,由班章村集体经营,既减少村内每家接待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又可增加村庄集体经济收入。第三,老班章村全村有133户,为了方便对茶叶产业的管理,老班章村对每户进行了编号,形成不同的茶号,论文提出“茶号”文化产业发展模式,以每户的茶号为基础,结合其哈尼族民族文化特色,形成户户不同的茶号文化景观,促进老班章村茶叶产业规范化、特色化发展。 3.2.1文化重塑保护模式文化重塑保护模式适用于历史上拥有深厚文化特质,但在村庄发展过程中因为种种原因,优秀的传统文化逐渐缺失的村庄。老班章村是哈尼族特色村落,村庄历史悠久,哈尼族民族文化特色底蕴深厚,但是在2010年左右由于老班章普洱茶名声崛起,老班章村经济条件的提升,民居建筑逐渐更新换代,加之外来客商大量涌入,建筑风貌和景观特色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老班章村的哈尼族传统文化特色慢慢的受到破坏。因此论文提出文化重塑保护模式,通过挖掘老班章民族文化特色和历史文化特色,梳理老班章特色文化空间,重新赋予传统文化基因;规划村史馆,展现老班章村历史文化和传统特色,保留村内留存的历史文化元素;拆除高大围墙,还原传统哈尼村寨无遮挡的哈尼文化活化生活场景;针对村内景观特色,从绿化植物景观、标识牌、垃圾桶、挡土墙景观美化等各方面进行文化景观重塑,重点在于展现哈尼族原生态的文化景观特质;制定《老班章村寨建筑风貌指引手册》和《老班章建设管理规定》,规范老班章的建筑风貌与特色,保护哈尼族村落传统空间肌理。 3.3老班章村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实施策略3.3.1分期分步实施结合班章村“民居体量大、改造难度大”的特点,规划通过分步实施的手段,实现班章整体品质和特色的提升。近期以“特色空间、沿街景观、文化再现”为重点,规范新建、改扩建民居风格;远期逐步对现有民居进行外立面改造,同时对古茶园进行维护与升级。 3.3.2引导民居改造实施编制《老班章村寨建筑风貌指引手册》,鉴于老班章建筑体量大、大部分建筑属于新建,可编制建筑风貌指引,未来逐渐规范老班章的建筑风貌与特色,规范大门、晒台、阳台、屋顶的设计。同时编制《老班章建设管理规定》,内容包括控制老班章的建筑高度、密度和容积率,新建及改扩建建筑严格执行,避免盲目建设,风貌混乱。 3.3.3强化村民自治成立《老班章物业管理委员会》,管委会是由村庄成员自愿组成的集体经济组织形式,是老班章村的决策、管理机构,负责村庄整体运营,承担老班章村“文化传承”的有关工作。近期管委会按照规划进行村寨公共建设与管理,包括对公共区域景观的维护、环境卫生的维护、旅游服务的接待管理等,未来老班章村建设规范化后,管委会将制定老班章管委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办法,并组织实施和检查监督,保证村寨建设与发展高效且富有传统文化特色,是村民自治管理的典型案例。 4结语老班章村作为民族文化特色村落,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因缺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导致村落特色逐渐消失,论文从老班章村自身特色出发,深入挖掘传统文化,提出适合老班章村的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的两种模式,并针对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实施提出引导性的策略,对于十四五期间乡村振兴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提供借鉴意义,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编辑制作: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信息中心信息中心 声明: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https://www.yncityplan.com/h-nd-1010.html
文章分类:
土蜂故事
|